20人被命名为上铁工匠,快来看看他们是谁?
芜湖东站聂鑫。他先后担任制动员、信号员、车站值班员、站调助理、车站调度员的工作;归纳总结出“下落列”十六字调车作业法:“由左到右,1号开始,先同后顺,逐列下落”的十六字规则,无论遇到多复杂的解编情况都能顺利做出计划。
苏州站丁燕。她积极开拓创新,带领班组研究的《“苏心”服务为初心,一流品质达使命》质量成果在各系统班组代表中脱颖而出,被集团公司企法部授予“2020年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质量信得过班组发布会”特等奖。
杭州站陈映映。她是车站赵红卫服务网络班的代言人,带领总服务台职工们在岗位上努力为旅客排忧解难,积极做好客运服务相关工作以及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,起到较好的“传、帮、带”作用,广受同事和旅客的好评。
乔司站莫学伦。他刻苦钻研、主动解决现场生产难题,主持和参与的技术攻关项目多次获得集团公司奖励。同时,他优化教学方式,精编货检培训教材,研发货检学习系统,充分发挥“传、帮、带”作用,为车站打造货检技能人才梯队作出贡献。
芜湖车务段程晓刚。自2009年任调车指导以来,坚持带领调车人员学习专业知识,在班前预想和作业空闲时组织职工学习业务。针对近年来调车岗位新职人员较多的情况,采取形式多样的练功方法,努力提高调车人员业务水平。
新长车务段王明征。在创新工作方法上,他制定了劳动安全“三提醒”保障措施、“青工教育细化措施”、“联调联试拉锯试验序列表三核对保障措施”等;他是车务段兼职教师,多年来共计参与培训授课74场,编制各类课件26个,同时参与车务段岗位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工作以及职工学习题库编制,累计培训5721人次。
嘉兴车务段沈利强。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,他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;作为全路技术能手的他,积极参与单位各项技能竞赛选手培训辅导工作,经他辅导的参赛选手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。
徐州机务段蒋长青。日常工作中,他注重细节观察和经验积累,精心分析及判断,对柴油机组装严格把关盯控,消除安全隐患,攻克检修难题,提高了作业效率,他经手的柴油机从未发生过故障。同时,还发挥技术优势,带动班组人员主动学习柴油机相关知识。
南京东机辆段吕桂宝。他被集团公司机务部安排担任参加“动车组司机技能竞赛集训”教练,对参赛选手进行平稳操纵指导,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。为提高动车组平稳操纵水平,他仔细研究担当区段线路纵断面图纸,一段段地观察,反复总结。并通过自身的摸索,开创性地提出了“1+1+2”的平稳操纵法,为后续“3130”精准操纵法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上海机辆段孙琛。为提高动车组司机在运行途中应急处置能力,规范应急处置流程,他总结归纳了各型动车组途中应急处理指导手册,明确了司机途中应急处置的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,同时编写各型动车组的平稳操纵办法。
杭州机辆段陈立。他在集团公司动车组司机资格性培训班上,担任动车组控制系统的授课任务,学员考试通过率同期位列全路第一,受到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。在疫情期间,参与集团公司机务部组织的“空中课堂”司机补强培训的案例教育,获得广大司机的好评。身为国铁集团兼职教师,制作各类动车组司机培训课件46个,并广泛应用于集团公司、机务单位的各类培训。
南京动车段樊昕。他是樊昕创新工作室负责人,研发的多项工装获得集团公司及以上奖项,“CRH3型动车组闸片更换多功能锤”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他还牵头开展修旧利废工作,为段节支降耗作出贡献,同时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打造“1+N”人才培养模式,带领职工参与技术革新,学习新的业务技能,为动车组高质量检修运用输送人才。
南京东车辆段冯龙春。他参与研发“铁路货车车辆激光式轮对内距测量仪”“铁路货车更换枕簧托具”“铁路货车链条式闸调器松紧器”三项成果,该三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成果专利;他还参与编制主要行车工种脱产轮训教材。
杭州北车辆段刘龙海。他归纳了一系列的故障判断方法,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,在全路技能竞赛中获得个人全能和单项名次;在工作中,他发挥“传、帮、带”作用,提升班组整体业务水平。
蚌埠工务段张道忠。他对车间管内240座桥,590座涵位置、特点、病害情况了如指掌,人称“活地图”;工作中练就“三个一”技能和“看、敲、听、摸”绝活;在集团公司电气化区段首次进行钢桁梁上部结构涂装作业中,他发明移动吊篮小车对上平纵联进行涂装,大大提高了涂装效率。
芜湖工务段余英武。他结合工作实际,积极攻克技术难关,研发制作出桥枕刻槽机,应用于日常零星更换木桥枕制作,提升效率效益,并获得国家专利。
上海工务段高占雄。他在工作当中具有不断探索和“较真”精神,经过反复论证与实践,解决了轨道车空压机使用寿命较短及窜油问题。高占雄轨道车班被授予“党内优质品牌”称号。
合肥电务段吴旭。他重传承、愿解惑,在岗位工作上能充分发挥党员“传、帮、带”作用;提出了监测的“差异化调阅法”,建立起备品备件“四清”管理,新建了电子设备“一站一档”,并在全段推广。
上海电务段方杰。他专注于科技创新,搭建了“300T车载设备模拟台”,当时是集团公司唯一一台300T车载设备的测试平台;研制了“300T型ATP设备D电缆支架”,在全国铁路QC成果发布会上取得了好成绩;对ATP设备列车接口冗余技术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议,获得了集团公司一等奖,并在全路范围内实施;对复兴号动车组SDU模块抗干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,降低设备更换成本。
杭州供电段朱丰。他认真学习业务知识,积极工作,勤学苦练,不仅能出色完成自身工作,还能够带领身边作业车司机们进行技术学习,充分发挥业务精湛,技能过硬的优势进行传帮带,带动大家共同进步。
让我们向他们学习
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
积极发扬工匠精神
为集团公司由大向强转型
贡献力量
素 材:集团公司相关单位
编 辑:崔雅君审 核:陶彬彬监 制:张帆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